•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高考頻道 在線提問 志愿答疑 大學排行榜
    高考地方站  自命題       統一命題港澳臺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書記校長心目中的大學 :營造良好的大學創新環境

    2013年07月04日07:4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周祖翼

      經濟轉型發展,需要創新提供強勁的驅動力;實現中國夢,在科技領域體現出充分的國際競爭力,更離不開創新要素支撐。大學是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創造知識、傳承文明的重要場所。在我心目中,一所好的大學,必須要有擔當,通過大學環境的不斷優化,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不久前,一位多年從事創業投資的校友回母校訪問,談到了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情況,也談到了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和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成功探索。交談中,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站在國際高等教育最新發展的大背景來考察,我國高校在為師生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方面任重而道遠。

      營造良好的大學創新環境,需要建立公正、民主的創新制度環境。制度建設的著力點主要在于完善現代大學制度即大學章程建設、制定科學有效的學術創新評價體系和建立健全學術行為準則規范等三個層次。

      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曾提出疑問:“我們用來促進科技發展的舉措,有的是不是有誤導性?比如在科技成果的評比和獎勵中拿文章數目、影響因子作標準,將不可定量的標準定量化,這會不會鼓勵‘短平快’,回避大目標、大問題?”這一疑問是對政策導向的一種警醒。學術創新應該重“質”不重“量”,一篇真正原創性高水平論文的貢獻,要遠遠大于多篇沒多少創見的平庸之作的總和。普林斯頓大學因寬容而造就了納什這樣的大師。同濟大學的馬在田院士同樣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他生前并不追求成果數量,而長期追蹤學科前沿、潛心研究,創立了在地震波偏移成像領域堪稱經典的“馬氏方法”,贏得了國際學界的高度贊譽和廣泛引用。

      營造良好的大學創新環境,需要培育積極、寬容、寧靜致遠的創新文化環境。也就是要著力形成積極開拓的創新文化導向,鼓勵師生突破思維慣性,挑戰傳統觀念,大膽開拓新領域,提出新理論;著力形成寬松容錯的創新文化氛圍,鼓勵師生敢于提出新的甚至是離奇的想法并勇于探索,同時寬容地對待探索可能導致的失敗,樹立失敗本身也是創新探索成果之一的理念;著力形成寧靜致遠的創新文化氣候,鼓勵引導師生潛心從事基礎研究。

      營造良好的大學創新環境,需要構建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創新人才培養環境。高校的學術創新與人才培養應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必須堅持科研活動在大學學術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在學術創新實踐中不斷提升大學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和學生培養質量。

      形成創新團隊人才更新和團隊運作機制尤其重要。高校的創新團隊應該不拘一格地選拔和引進優秀年輕人才,鼓勵老中青結合,以老帶新,形成人才不斷更新的良性循環。形成團隊運作機制,把引進人才和本土培養人才很好地融合,進而提高自主培養人才的能力。

      探索和創新學生培養模式不可或缺。學生的培養忌循規蹈矩,高校應根據自身特色開展自主招生面試,選拔有潛力、能適應本校風格的優秀學生;應因材施教,鼓勵不同學術觀點的教授平行授課,體現教授的教學風格和學術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應通過提供實驗條件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探索的機會。

      營造良好的大學創新環境,需要提供公共、開放的創新空間環境。學術創新活動越來越依賴于不同學科間的碰撞和協同,高校需要構建和提供公共、開放的創新空間環境,有意識地利用空間配置來服務于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科的交叉和整合。

      要把科普和通識教育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校內各類圖書館、專業博物館、陳列室等的儲存和傳播知識的作用,有條件的專業實驗室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使全校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和創新土壤。

      要為不同學科的師生提供直接、自由的協同創新空間平臺,方便開展學科交叉的創新研究。同濟大學中芬中心就是這樣一個實踐平臺,其開設的跨學科國際創新移動課堂,使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隊,從奔赴國外的列車車廂開始,在少有拘束的時空里,共同完成企業提出的創新項目。而在平時,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在中芬中心自由形成跨學科的組合,共同參與創新設計創新研究,產生了一批既具專業水準而又極富創意的創新成果。(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周祖翼)

     。▊人小傳:周祖翼,1965年1月出生,浙江天臺人,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12屆全國政協委員。1984年在浙江大學地質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在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2年7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2004年12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07年6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08年12月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2011年11月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來源:光明日報)

      新聞排行   重點推薦  
    1北京高招錄取周六開始 網傳錄取線不靠譜
    2中國礦業大學向“最美考生”伸出橄欖枝
    32013各省高考零分作文匯總:爆笑有才的學生
    4清華不承認四川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稱并非歧視
    5北郵校長臨行奉送錦囊,人生追求“六好”
    6新疆2013高考分數線公布:一本文科460…
    7鄭州版“最牛高考班” 全班69個人67人過…
    8石家莊中考成績及各校錄取分數線7月3日下午…
    9高校搶生源:人大曬“女神”同濟曬“漢子”
    10福建省高考狀元近三成廈門產 比例高居全省之首
      視頻新聞 更多>>>
    名師連中國預測2013年高考作文
    東北大學招辦負責人解讀2013年招生
    專家解讀2013年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西南交通大學招辦負責人解讀2013年招生
      重點推薦  
    ·北京高招錄取7月6日開始本科各批次有補錄
    ·考生先天患白化病視力低下 借助放大鏡完成高考
    ·甘肅探索“新課改”利用四維課堂與高考接軌
    ·女航天員王亞平給家鄉母;匦疟磉_感激之情
    ·臺灣“高考”作文“遠方” 考生抱怨:易寫偏
    ·山西考生遺體漂浮海面后續 死者父親要求尸檢
    ·本科生勇闖新加坡求職應聘成功月薪1.5萬元
    ·專家談異地高考:稱既得利益群體阻礙教育公平
    ·北京高考名師否認參與備考教輔《提分寶典》編纂
    ·臺灣高考成“高烤” 家長考前忙拜神(圖)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新東方在線高考天利考試信息網天星教育網中學學科網高考資源網冠華作文網北教恒謙教育網光華鼎力教育學易網
    中國教育出版網北京四中網校清華附中網校中國高考招生網江蘇招生考試網高考網考試吧精品學習網高校招生雜志
    中國教育招生網新浪高考搜狐高考騰訊高考中國教育在線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廣網教育中青在線光明網教育中國經濟網全品高考網計橋高考志愿網中國招生考試網高考學習網學優高考網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