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我再也不想出國了!”今年20歲的小墨(化名)和父母當初怎么也料想不到,5年前的一次游學經歷會對小墨的人生軌跡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并讓這個家庭用5年的時間在“出不出國”“高不高考(微博)”“留不留學(微博)”的問題上不斷糾結、反復,甚至為此干擾了一個孩子原本正常的求學之路。
“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近年來,讓孩子開闊眼界、學習語言的游學活動不斷升溫。然而對于家住重慶市的小墨來說,曾經的一次游學經歷卻沒有那么美好。
2008年初三畢業時,小墨所在的學校組織了一次自愿參加的“游學夏令營”,20多位同齡人遠赴英國,用20天的時間學習語言、寄宿當地家庭、參觀劍橋等世界知名學府,家境不錯的他也成為其中之一。
對當時剛剛15歲的小墨來說,出國后除了氣候、飲食、環境等方面的不適應外,還有兩件事讓他對異國他鄉留下了負面印象。
一是國外寄宿家庭“嚴厲的家規”!霸谟,我們前10天住寄宿家庭,后10天住大學宿舍,”小墨回憶說,“剛到的第一晚,我還很緊張,語言也不是很流暢,晚餐時男主人給我倒了一杯飲料,當我還在想這是什么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用很嚴厲的語氣教育我說,別人倒飲料給你時必須回答‘Thank you’,我那時候本來就比較內向、怕生,不善言辭和交際,被這么教訓更害怕了,只想趕緊離開!
此后的時間里,這個有桌球室、大花園、游泳池的寄宿家庭給小墨留下的“關鍵詞”始終是廁所里“限制用水”的各種提示,淋浴間“一次淋浴不得超過3分鐘”的規定。有一次,兩位同住的同學“回家”的時間比離開時告訴“家長”的時間晚了些,還被拒絕開門和吃飯。
二是學習氛圍中的各種障礙。在小墨看來,即使是在仍正常上課的劍橋,“人也太少了”,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討,而且各國同學之間相處也難以融洽。
“每次討論課上,和我們一起上課的其他外國同學都會和我們有小爭吵,我感覺他們對中國同學總是不屑一顧!毙∧f,“現在雖然覺得不在意了,但當時的確很難過!
這些經歷小墨并沒有在回國后及時與父母交流,而父母也沒有仔細詢問他的感受,了解他對國外學習、生活的真實看法。
小墨的父母反而在隨后的高中升學時為他選擇了一個高一主攻英語、高二出國學習、高三直接參加美國高考的“國際班”,這一略顯“盲目”的選擇很快遭到了小墨的“強烈反彈”。
小墨的媽媽告訴記者,當兒子知道“國際班”要出國學習一年,并直接以出國留學為目的后,就開始堅決反對,表示“絕不出國、絕不留學”!無論父母怎么勸解都沒有用。無奈之下,他們只得讓孩子轉入普通班級重讀高一。
在這段“勸說-拒絕-勸說”最終“留級”的過程中,孩子的狀態起伏不定,不但英語沒有起色,反而耽誤了國內高考的課程。
“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對出國的反感到了這種程度,從那一次游學到現在,即使親友去國外旅游他都拒絕!當時失敗的一次游學經歷給他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我們發現的也太遲了!”小墨的媽媽懊悔地說。
而現在,逐漸長大了的小墨告訴記者,冷靜地說,國外也有好的一方面,游學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外國人也并非像他當初認為的那樣“冷漠”,而是文化差異使然,總的來說,游學不適合沒有準備的人。
“我很想告訴現在要去參加游學的同學,特別是他們的父母,每個孩子的性格、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不一樣。對于比較怕生、內向的孩子來說,最好不要太小年紀出去。即使要去,也要提前做好受‘挫’的心理準備,或者在國內就有意識地鍛煉獨立!毙∧f。
小墨的媽媽還建議,家長、老師、學校應在孩子出國前針對普遍可能遇到的問題“打預防針”,在游學中多交流、多溝通、多幫助,在內容安排上盡量“出彩”,以免孩子覺得“國外一點都沒意思”而使游學效果大打折扣。
“特別是不要太早出去,不要以游學來速成留學,不要出去了就萬事大吉而不注重回國后的溝通、反饋!”小墨的媽媽補充道。(記者:馬姝瑞 楊丁淼)
相關專題 |
· 留學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最權威的留學信息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