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熊丙奇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浙江和陜西兩地陷高考錯題風波,6月9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召開情況通報會,就6月7日高考語文作文題中的錯誤進行了更正,并向廣大考生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日,陜西高考命題組就英語B卷第36題選項重疊向考生致歉。
輿論普遍肯定了兩地及時道歉的態度,并和2003年的江蘇錯題風波相比,認為這是一種進步。在2003年的江蘇高考錯題風波中,江蘇教育考試部門對12位院士及公眾要求“糾錯”的呼聲,一直未作回應。
浙陜兩地教育考試部門及時道歉,總體上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這種“認錯”和高考錯題的嚴重程度有關?陀^而言,浙江、陜西兩地的高考錯題,并不影響考生的答題,也就不會因為考試部門“認錯”而影響到高考的分數以及之后的錄取。不同的是,當年江蘇的錯題,直接影響到這道題目的得分情況,進而,如果考試部門承認出錯,就將徹底改變高考錄取的大局——按照當前的高考錄取制度,一分之差也將改變錄取結果。這或許就是江蘇教育考試部門拒不承認錯誤的根本原因——一旦“認錯”,勢必引來當年錄取大亂。
其實,對當年江蘇高考考題那樣的錯誤,教育考試部門是更應該認錯并糾錯的,包括重新組織考試。然而考慮到認錯的成本、重考的成本,重大的錯誤,反而一直不被承認。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
這種荒謬的認錯態度,從一個側面暴露出我國高考制度的風險。以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所有高校的錄取依據,并按分數高低結合志愿投檔、錄取,這導致高考成績不能有絲毫差錯。如果考題出錯,哪怕是一道分值為一分的題目,也將徹底改變高考錄取的結果和每個考生的高考命運;如果考試閱卷草率,一個學生的試卷出現紕漏,就將改變全省很大一部分考生的成績排名。
解決這一問題,當下的思路是,強調考試組織、出題、閱卷的責任心,不要出現絲毫錯誤。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不管怎樣嚴格執行考場紀律,不管怎樣要求出題者有責任心,以及強調閱卷的準確,都不可避免有差錯。尤其是閱卷環節,近年來媒體的曝光顯示,搶“工期”、節約成本的快速閱卷,令考生和家長十分憂慮。鑒于每一分都將影響錄取,教育考試部門也就不會承認某些環節的問題,也不愿意接受公眾的監督,而往往是自顧自地宣布高考成績權威、可靠。
要避免考試錯誤對高考錄取的影響,只有改變一次考試,以及用一次考試成績為唯一依據進行錄取的方式。如果一年可以考多次,每次考試成績都有效,考生可以用最好的一次成績去申請大學;如果大學在錄取時,只是把統一測試的成績作為一方面的評價因素,還要結合考生中學學業成績、大學面試考查成績進行錄取,那么,一次考試的偶然性,以及一次考試的錯誤,就可得到校正。
這不但是應對考試安全問題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我國考試招生改革的出路所在。眾所周知,“一次考試、集中錄取”不但制造高考焦慮,而且也限制高校的招生自主權,更重要的是,這種完全按計劃進行的錄取方式,已經嚴重落后于時代。一名考生在高考過程中,根本無法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校和專業,因為他們不能確保自己能不能被一所大學錄;在高考之后,填志愿成為考驗所有考生和家長的又一大問題,而為了被大學錄取,避免志愿填報的風險,考生又不得不填報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
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從1993年就實行自主擇業,可直到今天,高校錄取還實行計劃錄取,計劃性質的招生和市場性質的就業,本就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這也是我國大學生就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所以,不管從降低“高考風險”的角度,還是從維護考生權益的角度,以推進大學自主招生,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計,現行的高考考試錄取模式都必須改革了。
熊丙奇(上!〗處煟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1北大賣豬肉校友談高考:我那時裸考 現在拼爹 2江蘇高考作文作者不確定看到的是蝴蝶(圖) 32013年各省市高考試題答案公布 快來給自… 42013年高考數學試題及參考答案(山東理科… 52013年高考英語試題(新課標Ⅰ) 62013年高考江蘇作文題 72013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安徽卷)清晰版 82013年高考數學試題(新課標Ⅰ理科卷) 92013年高考安徽作文題 10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新課標Ⅰ)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