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大學畢業生迎來了所謂的“最難就業年”:畢業生人數比上年增加19萬人,社會招聘崗位卻同比下降15%。這一漲一落,凸顯“最難就業年”形勢之嚴峻。我們認為,越是“就業難”,越是要破除“暗箱操作”,保障就業公平。
時下,“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等調侃語在網上受到熱捧。調侃是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投射,其背后寫滿了辛酸與無奈:一些手持公權者變著法子將自己的親屬子女安排到公職崗位上。這些“好爸爸”的辦法頗多:有蘿卜招聘,有內部特招,有互相安插,有文憑摻水……“爹”成了就業的關鍵字,就業便成了“拼爹游戲”。
“拼爹式就業”嚴重破壞了社會公平,讓有能力、沒背景的學子感覺沮喪與無望。如果任由這種“拼爹”繼續下去,將造成可怕的社會階層固化,公平正義得不到彰顯。
在就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努力保障競爭的公平。要努力破除“暗箱操作”,將“好爸爸”手中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招聘在陽光下進行,有關部門應對“好爸爸”搞“就業腐敗”嚴懲不貸。
只有管住“好爸爸”的手,才能杜絕“拼爹游戲”。在招聘程序上應保證合法合規,杜絕“暗箱操作”,才能有最基本的就業公平。
求職者也應大膽說出遭受的就業不公。須知,公平就業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權利。(摘編自新華社6月1日電文/黃興)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