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質疑:美國僑民參加高考并非門檻更低--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部回應質疑:美國僑民參加高考并非門檻更低

    2013年05月25日15:45    來源:中廣網    手機看新聞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這兩天《中國周刊》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公眾廣泛的討論:安徽籍高中生張圖在北京從幼兒園一路求學到高中,只因沒有北京戶籍,被拒于高考的大門之外。父親張建黨無奈讓兒子上"國際班"——到美國高考去。在前妻的幫助下,張圖有望加入美國籍。這樣一來,作為美國人,張圖又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可以以僑民身份參加中國高考,并獲得10分的加分。

      事件立即引發輿論關注:中國高考,中國人考不得,美國人可以考!昨天(24日),教育部國際司回應稱,這一說法有誤讀。根據規定,申請參加我國高考的僑民,必須擁有外國國籍4年以上,且最近4年中有2年以上在外國居住。

      那么,其他國家對于僑民和外國人有怎樣的限制呢?先來看看日本,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日本不是移民國家,但僑民甚至外國人可以和日本人一起參加日本各類學校的入學考試。

      黃學清:日本的高考對學生的戶口所在地沒有限制,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任意報考自己喜歡的學校。學生需要到報考的學校參加該學校的考試,如果要報考不同地區的學校,就要不同的地區去參加考試。如果是報考國立、公立的學校,要先參加全國統一的考試。

      日本的義務教育是到初中為止,進入公立的學校是按照居住地址劃分的,如果想進入其他的公立學校,可以到那所學校去報名,學校在招收完自己區域的學生以后,如果還有名額,就可以招收報名的人數。人多的話就抽簽。只要是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和學生來源無關。有些地區的學校在報名的時候,只要填寫住址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出示身份證明,這樣一來,一些沒有居留簽證的外國人的子女也可以入學。

      有的孩子一直上到了高中,比如說一個已經在日本上到初中的菲律賓的孩子的父母,被發現是非法滯留,全家要被送回菲律賓,但是最后法院判決給孩子特別居留許可,理由是孩子從小生活在日本,接受日本的教育,反而對自己國家的生活很陌生,會不適應。從人道考慮,尊重孩子的愿望,讓他留在了日本。對此,日本社會對這些"黑戶口"的孩子享受日本義務教育也產生了很多爭論。

      其實在整個事件中,張圖的命運受限于一點:戶籍。在澳大利亞不存在戶籍的問題,考生在哪兒都可以參加高考。但澳大利亞人喜歡離家近,選擇跨州讀書的人少之又少。

      澳大利亞2AC電臺記者胡方: 代表著澳大利亞的最高學術水平的八大名校,也就是八個最卓越的大學,也是采取相對平均的分配方式,基本上保證每一個州都能夠有一到兩所八大名校,比如說新南威爾士州就擁有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而維多利亞州有墨爾本大學和莫納什大學,而南澳就有阿德萊德大學等等,這就保證了不管是身處哪個州的高考學童,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能上到很好的大學,自然就不會有太多的學生跨州去讀書。通常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基本上就填寫自己本州的志愿填報系統,只有一心想著要換一個州去讀書的學生才會同時填報不同幾個州的系統。

      在澳大利亞,大學入學考試時以分數論英雄的。但這似乎難不倒中國學生。

      胡方:在本州和其他州的學生同時申請一個大學同專業的情況之下,一切以成績來決定,不存在不同的州按照不同的名額分配的問題。對于國際學生,澳洲的高考也是一視同仁,不會有特殊的照顧,但是往往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在高考當中的表現都不錯。因為澳洲的高考可以自由選擇考察的科目,所以很多國際學生比如中國學生的選擇科目都是一門英文加上一門中文,中文在澳大利亞可就是外語了,中文在中國這些小留學生當中往往是拿高分的利器,然后再加上中國人的長項——數學和商科,這樣的一個高考組合讓中國學生頻頻能夠獲得高分,并被很好的大學所錄取。

      最后看看美國,美國高考對僑民、甚至外國人的限制都很寬松。2012年,美國的國際學生數量又創歷史新高,國際學生增加最快的多是中西部的大型公立大學,而近20萬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占到了美國全國國際學生人數的25.4%,位居第一。在《全球華語廣播網》美國觀察員余浩看來,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不分國籍身份,只重視綜合評分。

      余浩:在美國沒有像中國那樣由國家組織的高考,但是想要進大學也需要參加全國性的考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SAT考試,另外一種是ACT考試,一般選取其中一種參加就可以。這兩種考試每年都有160多萬學生參加,對于亞裔和華人學生來說,SAT考試達不到2200分以上,基本上就不要想進哈佛、耶魯、科林斯頓之類的名牌大學,因此大學生和家長也非常重視。

      SAT考試一年有七次考試機會,ACT不同的州每年有4-6次的機會,學生可以多次考試。SAT和ACT的考試不分種族、不限地區,但因為美國有平權法案,也就是說,為了確保大學校園的多元化,會在招生時考慮獨立的平衡,學習成績較好的華人學生要想進同樣的好大學,SAT的考試成績至少要比黑人和拉丁裔學生高200分以上,比白人學生高100分左右,這是美國大學招生時只做不說的公開秘密。這個政策這些年越來越遭到亞裔和白人學生的挑戰,認為這是一種逆向歧視。

    (來源:中廣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