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開展“教育經費管理年”活動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該負責人表示,要推動建立高校財務巡視制度,建立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防范財務風險。
該負責人強調,2013年,教育經費的安排使用要全力支持改革創新,為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保障。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師范生免費教育,研究如何安排和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教師補助資金,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二是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職教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支持高等學校內涵建設。啟動實施“寬帶網絡校校通”,加快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國共建共享。
該負責人還指出,要用好管好教育經費,關鍵是要加強監管。各地各校要從五個方面全面加強監管。一是健全監管體系。通過健全機構,明確監管對象和內容,研究監管方式和手段,推動建立內部和外部相結合,覆蓋經費使用全過程的規范化的常態化的監管體系。二是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三是加強外部審計、監察等部門的專業監督。四是推進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五是重視監管結果的運用,真正發揮監管對規范管理的促進作用。
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巡視、財務監測和評價、內部審計、專項檢查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加強對所屬學校、事業單位的監管,充分發揮指導和監督作用。目前,我們在內部審計、專項檢查和財務監測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工作。
該負責人還強調,下一步,要推動建立高校財務巡視制度,充分發揮財務巡視的檢查、業務指導、經驗推廣和解決問題等職能,側重從制度、基礎工作層面幫助高校規范財務行為,提升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對高校和事業單位資金往來情況進行常態化、規范化監測和評估的辦法,建立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防范財務風險。研究建立對高校財務狀況進行全面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將評價結果與財政撥款掛鉤。
繼續做好高校和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建立審計結果運用、公告和審計問題整改復審及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落實情況、中職免學費政策執行情況等重大教育投入改革政策的專項檢查力度,確保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將研究建立巡視、內部審計、專項檢查、財務評價等監管結果的公開、通報、反饋制度,將監管結果與工作考核、財政撥款等掛鉤,真正發揮監管對規范管理的促進作用,避免走過場、形式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