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長們通常都很辛苦,他們全心全意、無怨無悔地大包大攬孩子的事情。在生活上,包攬一下就算了,但在考生志愿填報中切忌越俎代庖,代為決斷。有三點理由。
第一,報考之事是關乎考生未來的抉擇,這么重要的事情,強行包攬了,萬一不合考生心愿,考生到大學后不好好學習,能有好的結果嗎?筆者在學校負責教學管理時就有一個典型的案例,一名四川籍的學生,非常喜歡中文,成績很優秀,報考大學的時候,父親非讓他選擇當時比較熱門的法學專業。執拗不過當小學校長的父親,他聽從了?蛇M入大學后,他對所學專業根本沒有興趣,成績越來越差,只好提出轉專業申請,轉入了自己喜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轉專業后,人的整個狀態都變了,學習情況也改善了。
第二,讓考生決斷也是對其能力的鍛煉?忌谖磥淼某砷L與發展中要面臨多次重要的選擇,如果他一直沒有選擇的經歷和鍛煉,能做好未來的選擇嗎?
第三,選擇有利于考生建立責任心。責任心首先是建立對自己負責任的心,能夠慎重選擇,而且堅持自我選擇,就是對自己負責。
那么,家長是否就把填報志愿的事情完全交給考生了呢?絕對不能。家長要發揮好助手和參謀作用。首先,家長有時間和精力,可以為考生收集高校、專業以及報考等方面的信息;其次,要發揮自身的閱歷優勢,畢竟家長見多識廣,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對問題分析更透徹,所以要為考生提出填報的建議和理由,與考生共同商議確定;最后,家長可以幫助考生咨詢高校,請教中學教師,讓他們幫助對考生的情況進行綜合診斷,為最終的選擇提供依據和建議。
來源:虞立紅 編著《認知高考18步:志愿填報不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