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體考生角度看,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最大的好處是降低了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尤其是考生選擇填報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高校間的分差較梯度志愿大大降低,故而有些考生忽視了報考風險。其實,從考生個體看,如果填報失誤,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帶來的風險危害將遠大于梯度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因為如果未被錄取,考生很有可能降批次錄取。為此,建議考生要規避落榜和避免退檔。
規避落榜。落榜通常是由于考生填報的學校分數過高,自身達不到高校的錄取要求,導致檔案無法投到高校。規避的辦法有兩點:第一,準確評價自己,選擇正確的指標來評估自己是否具有報考某高校的實力。這個指標是相對分數,即分差,如考生成績分差是指考生高考成績與批次錄取控制線分數的差值,而不是高考的絕對成績。調檔線分差和平均分分差,即高校往年調檔線和錄取平均分與
批次錄取控制線間的分差。將它們進行一一比較,判斷報考的錄取可能性。詳細方法已經在前面的考生實力評估中做了詳細介紹。第二,志愿填報的高校要有一定的分數梯度,拉開檔次,不要一味地沖高,要有保底的高校。既不要產生因高校分數較高而未被錄取,也不要因報考不當進入分數較低的高校。對于估分填報的考生,更要慎重選擇。避免退檔。由于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一次完成投檔的。如果考生達到志愿高校錄取要求被投檔,而考生成績相對較低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或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或不符合某些專業的單科成績要求,高校就可能將其退檔。退檔之后沒有機會再投檔到后面順次志愿高校。如果幸運,考生興許能通過征集志愿在同批次被錄取,而這種機會比較少,多數情況下專業也不理想。通常情況是考生被降批次錄取,這樣對考生而言就太虧了。為此,建議考生在志愿填報時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且要關注高校的體檢,以及個別專業對單科成績的要求等。
來源:虞立紅 編著《認知高考18步:志愿填報不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