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博弈選擇常見問題:如何看待大學教育--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博弈選擇常見問題:如何看待大學教育

    2013年05月15日16:52        手機看新聞

    考生可能有些不解,為什么會對我們這些尚未進入高校的考生談大學教育這個問題呢?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與考生填報志愿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但它可以引發考生對大學教育的思考,從而影響考生對大學的選擇。

    在高校里,不論什么層次的高校,我們都能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有一些在入校時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大學生,當畢業離開學校時,差距已經非常明顯,短短的大學四年帶來明顯的分化。這種差距,不僅僅是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差距,更是理念、視野和能力的差距。那么產生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兩點:第一,對大學沒有正確的認識,有的還停留在由中學教育的遷移認知上,有人稱作“后高中階段”;第二,沒有利用高校的各種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的舉措來有效地提升自我。在大學和高中雖然都是學習,但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首先,培養目的不同。高中是基礎教育,更多的是為學生接受高一層次的教育奠定基礎。大學則是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教育,不僅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以期培養能夠獨立,為社會、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高中往往以課程成績論英雄,大學則以綜合評價能力論水平

    其次,培養理念不同。高中圍繞基本知識轉,努力使學生“學會”。大學培養“學”生,強調學生不僅要“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會學”。最后,教育形式不同。中學是封閉式教育,大學是開放式教育。中學的教育內容是封閉的,所有學校都按照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組織教學。而大學階段是開放式的教育,除了教師傳授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主動地、自主選擇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這樣的比喻,在中學,學生被動汲取營養,得到的是“套餐”式服務,學校按時配給“套餐”,幾乎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由學校安排好的,老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學校和教師的水平決定了“套餐”的質量,學生只管好好吃,根本不必去思考“套餐”是如何配制的。而在大學,更多地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要思考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有助于自我成長,怎樣去學習、去提升能力?這更像是“自助餐”,甚至還是那種只提供“初加工食材”的“自助餐”,學生須了解自我的需求并選擇配餐,才能做出營養餐。如果學生不去思索,不去爭取利用高校教育資源,這些資源是不會自動配給的,那么,再高質量的大學、再優質的教育資源,對他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只有那些有未來規劃和努力目標,且能充分、有效利用學校教育資源提升自我的學生,才能在大學有良好的發展。考生選擇高水平大學,重要目的之一是選擇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選擇是為了入學后的利用,而不是束之高閣用來觀賞。

    來源:虞立紅 編著《認知高考18步:志愿填報不求人》

    (責編:殷蔭(實習生)、熊旭)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