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高考頻道 在線提問 志愿答疑 大學排行榜
    高考地方站  自命題       統一命題港澳臺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2013北京海淀區一模歷史試題解析及點評

    2013年04月12日10:37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2013年4月8日上午,海淀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結束了。新東方在線、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高考輔導團隊的關也老師現就文科綜合考試中的歷史學科做試卷分析。

      關也老師表示,總體而言,此次歷史考試維持了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一貫命題風格?疾靸热莼径际墙滩牡闹鞲芍R,沒有特別的偏題、怪題。并且強調了歷史事件的時序性、中外史實的對照聯系、圖文轉換結合、對材料的概括歸納等。在材料解析題部分,嘗試了一些較為新穎的設問角度,如認識、評述、說明等。具體詳后。

      12.《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博士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亂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這一言論的意圖是

      A.普遍推行郡縣制 B.實行三公九卿

      C.恢復宗法分封制 D.用權術駕馭大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淳于越認為,殷周之王千余歲,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作為輔助;而始皇統一天下,子弟為匹夫,一旦遇到亂臣賊子,沒有人相助,不利。所以他主張恢復宗法分封制。

      13.下表所列內容為中國某朝代的歷史特征。據此推斷這個朝代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本題綜合考察了明朝政治、經濟、思想。明太祖朱元璋廢相,明成祖朱棣設內閣,所以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明代民營手工業超過了官營;明代末年,顧炎武等人倡導經世致用。

      14.19世紀60年代,清朝“有心改革的官員”認識到“有必要按西方方式重組軍事力量”。為此他們開始

      A.裁撤八旗軍隊 B.籌建海軍

      C.組建湘軍淮軍 D.編練新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察洋務運動的內容!白詮姟迸d辦軍事工業;I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現代化海軍?梢灾苯舆x出答案。另外,從排除的角度,“裁撤八旗軍隊”體現不出“重組軍事力量”;“組建湘軍淮軍”也不對,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設立的,所以湘軍早在50年代就出現了,更何況,它們最初也不是按“西方方式重組”的;“編練新軍”是甲午之后的事情。

      15.讀下表。表中年代1到年代2數據變化所反映的是歷史現象

      A.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的開放 B.洋務運動期間近代工業興起

      C.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限制 D.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短暫春天

      【答案】D

      【解析】本題考察民資春天相關史實。題中表格新設工廠增多,外貿赤字減少,表明中國經濟此時發展勢頭較好。大概能判斷出是民資春天。此外,德國進口數量削減為0,表明德國經濟出現了極大波動,唯一符合描述的就是一戰德國戰敗,那么剛好也對應到民資春天。

      16.下表選項中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題考察史實與結論的邏輯關系。B的史實與結論是沒問題的,毛澤東率領紅軍上井岡山,井岡山是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選項錯誤,早在國民革命運動之前,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就開始了,比如辛亥革命等。

      C選項錯誤,國民政府至少在七·七事變之時,便在抵抗日本侵華了。

      D選項錯誤,北平和談最后失敗了。

      17.從開始經濟體制改革到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此階段的具體表現是

     、匍_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谄毡閷嵭屑彝ヂ摦a承包責任制

     、坶_發開放浦東以帶動長江流域發展

     、艹闪⑸虾:献鹘M織建設和平周邊環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察改革開放后若干事情的時間。題干中“開始經濟體制改革”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1992年十四大。因此,題設時間在1978—1992。①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④在2001年。所以排除。

      18.孔子認為,“過猶不及”,“君子和而不同”,“執兩用中”。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魯莽和懦弱之間所存的美德!毕铝懈黜棇扇怂枷胂嗨浦幚斫鉁蚀_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B.都出現于各自文明的創新轉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張采用以德治國的政治原則

      【答案】A

      【解析】本題考察孔子思想與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共通處?鬃又鲝堉杏,亞里士多德也主張中道。因此選A。B選項亞里士多德不屬于創新轉型時期,是繼承發展了之前的希臘人文主義思想。

      19.“文藝復興”一次源自意大利語Rinascimento,原意為“再生”。對“文藝復興”理解正確的是

     、賹糯ED羅馬文化的全方位復興

     、谟檬浪姿枷霃氐追穸ɑ浇痰慕塘x

     、蹌摻ㄟm應近代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念

     、芾^承發展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風格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察對文藝復興的認識。文藝復興的本質是借助古希臘羅馬傳統文化,宣揚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因此,①不對,不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全方位復興;同時,②也不對,因為文藝復興(包括宗教改革等)不會徹底否定基督教。時至今日,基督教在歐洲也是廣為接受的。

      20.圖6為某個歷史時期的歐洲形勢圖。下列各項事件發生于這個時期的是

      A。美國確立聯邦共和制 B?茖W共產主義誕生

      C。英國進行工業革命 D。德國完成國家統一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19世紀初期”與選項中諸事的匹配關系。如圖所示,時間很明確,18xx年,都是19世紀初期。C沒問題,因為英國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到1840年。而A美國確立共和制在1789年;B科學共產主義誕生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頒布;D德國統一在1871年。

      21.17世紀到19世紀,細胞學說、進化論等生物學成就取得的社會條件包括

     、倩浇痰纳駥W思想受到沖擊

     、谥匾晫嵺`崇尚理性觀念形成

     、畚鞣缴鐣毡閽仐壣駝搶W說

     、芄I進步提供的需求和條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察17世紀以來歐洲思想史。不管是最初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還是后來的啟蒙思想等等,都不會批判宗教(神創論)本身,所以排除③。

      22.1921年3月21日,蘇俄頒布《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經濟年度的糧食稅額為2.4億普特(1普特=16.38公斤),比原定的余糧收集額4.23億普特低了許多。這是為了

      A.改變多數農民無地和少地的現實

      B.為社會主義工業化提供資金和原料

      C.保證農業集體化運動的順利開展

      D.緩和社會矛盾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察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就是基于戰時共產主義帶來的政治、經濟危機。

      23.1933年,羅斯福提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資源保護隊”,主要是針對中部平原頻發的沙塵暴。第一批招募了25萬人,至1941年時,共計有250萬青年參與,在各州的1500個營地勞動,開辟了740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史學家認為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歡迎、最成功、最沒有爭議的措施。史學家這樣評論的主要依據是該措施

      A.調整了農林經濟結構,降低農產品價格

      B.使羅斯福政府將資源保護放在新政首位

      C.將失業救濟與自然保護有機結合起來

      D.基本解決了就業問題,消除了經濟危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包含社會救濟的內容,但同時題干中材料明確提到“資源保護隊”,所以選C二者的結合。

      37.(36分)世界歷史是一部多種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歷史。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佛教傳入中國,必然會有一個與本地文明撞擊的過程,特別是倫理道德方面。中華民族是一個對宗教比較寬容的國家,所以撞擊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處了。例如,孝在中國的政治倫理占極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這就與中國孝道對立起來。佛教只好遷就現實,暫時韜晦。在東漢三國時期翻譯的佛經中,有不少講到孝的地方,“欲令眾生孝養父母故,以是因緣故,放斯光明”,以適應中國的倫理道德。撞擊階段一過,吸收階段便隨之而來。東漢桓帝時“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

      ——摘編自季羨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1)閱讀材料一,以佛教傳入中國為例,簡要說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依據所學知識,說明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重大影響。(8分)

      【答案】漢朝佛教傳入中國,與儒家提倡的孝道相沖突。(2分)東漢時期佛教開始適應本土文化,在佛經中也提倡孝敬父母,與本土文化協調,相互吸收。(2分)

      舉例:魏晉隋唐時期,佛教對儒學形成挑戰,出現“三教合流”的趨勢。(2分)宋朝時,儒學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學。(2分)

      【解析】本題首先歸納材料,再結合所學知識。

      從歸納的角度而言,材料一表達了兩層含義:(1)佛教與孝道相沖突;(2)東漢佛經提及孝的思想?忌灰鹁涓爬,表達清楚即可。

      從所學的角度而言,關于佛教,考生也只學過兩點:(1)隋唐時期“三教合一”;

      (2)宋明理學的本質:以儒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間,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歐洲政治和軍事力量獲得顯著發展。這基于兩個原因:(1)亞歐非大陸其他地區的科技文化創新最終傳播到西歐地區。(2)新興火藥武器時代已經到來,而西歐也已準備好迎接挑戰。

      在西歐發生的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不斷發展,使得西歐人的思想傳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為指導人類處理問題的各種方法。這些智力和文化發展有助于將理性科學作為衡量和解釋自然世界以及人類行為的標準。

      ——摘編自埃德蒙

      柏克等著《世界史:大時代》

      (2)依據材料二,以中國與西歐為例,說明近代歷史上世界各地區文明的相互影響和促進。(12分)

      【答案】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傳到西歐,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社會變革和文化傳播。(6分)

      歐洲的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影響了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促進了工業化發展、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6分)

      【解析】今年考生需要對中西方歷史的關聯多加重視。從古代史來說,中國科技領先于西方,四大發明輾轉傳至歐洲。影響到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新航路開辟等等。題目第一段,明確說到“亞歐非科技文化創新”以及“火藥武器”,考生唯一學過的知識,就是四大發明了。

      而近代以來,17世紀科學革命和18世紀啟蒙思想又會影響到中國的近代化歷程。題目第二段,明確說到“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這些關鍵詞都需要在答案中體現出來。

      材料三 1853至1854年間,西方列強通過“修約”交涉,要求公使駐京,他們認為這是確立條約制度的核心環節。英國外交大臣說:“在任何與中國訂的新約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駐京的權利!泵朗拱伛{說:“中國政府,從遠方不能駕馭,到了它的身邊,它就變得馴服多了!边@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絕。列強認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這一問題牽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對最為激烈!短旖驐l約》簽訂后,咸豐帝仍試圖把公使駐京納入清朝傳統的外交體制,甚至打算用全免關稅來換取列強放棄公使駐京的要求。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在京建立使館。

      ——摘編自王立誠著《中國近代外交制度史》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中西方圍繞“公使進京”問題發生的沖突,談談你的認識。(8分)

      【答案】答案要點:

      西方:維護和完成條約體系,擴大侵略權益,影響控制清政府。(3分)

      中國:固守“天朝上國”觀念,不惜放棄國家權益,維持傳統外交體制。(3分)

      影響:便利了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棄傳統外交體制。(2分)

      【解析】首先逐句歸納概括。第一段第一句話中“確立條約制度的核心環節”,對應到答案“維護和完成條約體系”;第二句話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駐京的權利”對應“擴大侵略權益”;第三句話中“從遠方不能駕馭,到了它的身邊,它就變得馴服多了”對應到“影響和控制清政府”。第二段第一句話“天朝至尊的信仰”,對應“固守天朝上國觀念”;第二句話“試圖把公使駐京納入清朝傳統的外交體制,甚至打算用全免關稅來換取”對應“不惜放棄國家權益,維持傳統外交體制”。6分全從材料中來。其次加以總結,清政府妥協,列強得逞。

      材料四 長期以來,殖民主義者把農業和原料商品的生產作為殖民地的唯一領域。這些國家在取得政治獨立之后,他們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關系中處于不平等地位。西方國家太高工業品價格,壓低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價格。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提出反對國際經濟舊秩序,要求廢除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要求穩定原料和初級產品價格。建立一種新的和公正的經濟秩序,在政治獨立后也要經濟獨立。

      ——摘編自高志平《不結盟運動倡導國際經濟新秩序歷程探微》

      (4)依據《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分布圖》簡要說明不結盟運動成員國的分布和構成。(2分)依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四概述不結盟運動成員國的政治和經濟訴求。(6分)

      【答案】不結盟運動成員國主要是分布在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2分)

      在政治上,主張廣大亞非拉國家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2分)在經濟上,反對發達國家在在國際貿易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掠奪。(2分)打破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贏得經濟上的獨立。(2分)

      【解析】本題較為簡單。首先描述地圖狀況,其次從經濟、政治兩個角度細致歸納材料。

      39.(26分)市場經濟是現代經濟的發展模式,各國在不同時期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材料二 受國民革命運動的影響,從1928至1930年,國民政府從外國列強手中收回了自《南京條約》簽訂就喪失了的關稅自主權,以國定關稅代替協定關說。新稅則提高了進口稅率,從3.8%提高到29.7%,增加了財政收入。減少了外國貨品輸入,貿易逆差額由1931年入超1.78億美元,到1936年降為0.7億美元。國定關稅對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減免稅,從而鼓勵了出口,發展國內工業所必需的原料、設備,減輕其進口稅。國內工業之須發展者,政府則盡量保護之,使不受外貨競爭之影響。

      ——摘編自虞寶棠編著《國民政府和國民經濟》

      材料三 恢復關稅自主,其結果對中國人自辦的工業的利益很有限。南京(政府)對關稅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壓力,一貫地阻撓著保護關稅的真正作用,從1928年到1934年經常改變的關稅稅率,事實上是一種促使中國工業不能穩定的破壞性因素。

      ——【美】小科布爾《江浙財閥與國民政府》

      (2)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對國民政府收回關稅自主權的認識。(8分)

      【答案】關稅自主是國民革命運動的成果;(1分)收回了一部分近代以來喪失的主權。(1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1分)縮小了貿易逆差。(1分)保護民族工業發展。(1分)但是由于國民政府的政策和帝國主義的干預,(2分)它的實際作用有限。(1分)

      【解析】

      認識類題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概括材料,第二步默寫造成材料中歷史現象的原因,第三步結合史實對材料中的歷史現象進行評價。這道題首先概括材料,收回關稅自主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而且縮小了貿易的逆差,保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步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題目中給出了受到民主革命的影響,另外收回關稅自主權是收回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喪失的主權。第三步進行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根據材料三發現在政府和帝國主義的干預下收回關稅自主權對經濟的影響不大。

      40.(30分)制度創新與改革開放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材料一 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萌,以成禍根。亂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賦稅自私,不朝獻于廷。效戰國,肱髀相依,以土地傳子孫????訖唐亡百余年,卒不為王土。

      ——《新唐書》列傳135

      (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唐末五代中國政治面臨什么問題?對北宋初年為解決這一問題所作的制度創新進行評述。(8分)

      【答案】問題:地方將領控制行政、財政權力,形成割據局面。(3分)

      創新:北宋初年,主要將領兵權收歸中央,派文臣管理地方,財賦收歸中央。(3分)基本上解決了地方割據問題,加強中央集權。(2分)

      【解析】

      從所學的知識上看,唐和五代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藩鎮割據,從材料中分析地方掌握官員任免、財政等權力,地方的權力過大,削弱了中央集權。宋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任命文官擔任知州并且設立通判相互制約,還設立了禁軍把地方的兵權收歸到中央,最后設立轉運使把地方的財政權也收回到中央。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削弱了地方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問題。但是同時也造成了三冗兩積的局面。PS:海淀的答案沒有寫,但是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寫,因為評價一定是要正反兩個方面。

      來源:新東方在線

    (責編:殷蔭(實習生)、林露)
    相關專題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新聞排行   重點推薦  
    1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前350名出爐
    2北京高考照顧政策出臺 10類考生可獲20分…
    3高中女生拒絕求愛體走紅:想追我先考上清華
    42013中國大學前350名學科門類實力排行榜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自主招生筆試成績…
    6西安高考沖刺班每小時最高收費700多元
    7中高考臨近 家長應警惕“畢業焦慮癥”
    8北京2013普高招生規定出臺 10類考生加…
    92013中國大學教師績效前350名
    10逆襲!普通縣級高中女生絕地反擊進北大
      視頻新聞 更多>>>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出臺 今年高考5月12日填報志愿
    山東:明年春季高考恢復英語考試 總分增至750分
    甘肅2013年高考三大變化
      重點推薦  
    ·“258比7”引出的思考 高校專業設置如何得當?
    ·部分高校今年在京減招 招辦主任傳授報考“秘笈”
    ·北京五高校發布2013高招計劃 部分專業名稱調整
    ·五校在京為二志愿留62名額 比去年減少兩個名額
    ·北京23所高職單獨招生2245人
    ·國內藝考生扎堆上線率下降 不妨出國學藝
    ·高考綜合素質測評如何兼顧農村學生利益?
    ·自主招生為何淪為“掐尖”戰?(圖)
    ·初中體育學考 殘疾考生免試得滿分
    ·濟南體育學考下周一開始 滿分仍為60分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新東方在線高考天利考試信息網天星教育網中學學科網高考資源網冠華作文網北教恒謙教育網光華鼎力教育學易網
    中國教育出版網北京四中網校清華附中網校中國高考招生網江蘇招生考試網高考網考試吧精品學習網高校招生雜志
    中國教育招生網新浪高考搜狐高考騰訊高考中國教育在線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廣網教育中青在線光明網教育中國經濟網全品高考網計橋高考志愿網中國招生考試網高考學習網學優高考網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