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小學生減負:學校減負了 家長為何更累了--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關注中小學生減負:學校減負了 家長為何更累了

    2013年04月09日08:55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關注中小學生減負

      糾結于“減”還是“補”,群發短信布置作業,按照進度安排復習——

      學校減負了 家長為何更累了

      當‘減負’消息再次傳出,而且禁令更加嚴格的時候,北京某上市培訓公司的股票隨即漲停,說明這家以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的培訓機構,經營業績越來越好。從中釋放的信息則是:當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和教師在給學生減負,減少考試、減少家庭作業的時候,進入培訓機構‘自愿’‘增負’的孩子正在增加。

      這就是減負面臨的糾結現實。

      保住上好高中的機會——

      反對“減負”的初中生:升高中的壓力遠遠蓋過對“減負”的渴望

      在北京各區縣中,老百姓一向認為西城區的學校相對均衡、學生課業負擔相對也比較輕。但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西城區一名初中生小莉,下午就有“課”,要到培訓班參加考試——學校減負,作業少、考試少了,培訓機構的課和測試就多起來了。

      小莉告訴記者:“老師說了,你們如果現在給自己減負,將來后悔都來不及!辈粌H培訓班的老師這樣說,學校的老師也這樣說,只不過后者不公開說。

      小莉的母親、一位高學歷的中央媒體工作者直言不諱地說她不贊成“減負”:學校減了,孩子們只能到校外培訓機構去學,高興的是培訓機構。

      小莉上的是西城名校,這所名校的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能力在教育界頗有口碑。但這位家長說:“大家都在補,你不補試試!上重點高中的競爭比上大學還厲害。10個學生只有4個有機會,誰敢不補課?”

      北京推動減負以來,學校確實減少了家庭作業量,小莉卻說:“減了也沒有感到輕松,更累了,心里更沒底,不上培訓班不知道自己知識到底掌握得如何!

      西城區另一所名校,10多個初三班級被分成了普通班、實驗班、競賽班,一名競賽班的學生小學時靠參加奧數課外班贏得了升初中勝出的機會,上初中后家長沒讓孩子上培訓班,成績就總是“穩定在落后狀態”。學生告訴記者,全班同學除了極少數沒有上培訓班,大部分都“忙得很”,因為放學后就要趕赴培訓班,為了保住自己上好高中的機會,以致班上一度連放學后做衛生值日的人都找不到。

      不想落后就重新回培訓班——

      寒假旅游休假的學生:聽信老師的話,假期沒上培訓班,一開學就成了倒數第三名

      在北京市海淀區某名校讀初一的小志非常喜歡自己的學校,覺得名校教師的水平比自己小學上的培訓班教師水平高多了。開學之初,校長和教師向家長們介紹學校要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希望家長配合,孩子在校好好學就行,不用到外面上培訓班。這個消息讓小志和父母很激動。

      去年寒假,小志和爸爸、媽媽到三亞過春節:“放松休息,就自己看了看書,做了點作業,沒上補習班!贝杭鹃_學后,數學和英語第一節課就是考試,全班40多人,原本成績不錯的小志排在了倒數第三——寒假期間沒有上培訓班的3名學生,全部落在了最后面。

      這學期,小志主動要求家長給自己報了校外培訓班。

      海淀這所名校的教學改革正進行得轟轟烈烈,實行先學后教,鼓勵孩子自主學習,有問題到課堂上解決。小志的媽媽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孩子們都在培訓班把下學期的課學完了,先學后教變成了先在外面的培訓班學,然后學校的老師再教。這叫什么教改呀?”

      記者先后聽到數所北京名校的教師說:“我們的教師水平比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師高多了,學生根本沒有必要到外面上培訓班,但實際上學生們仍然有不少堅持在上培訓班!币孕≈镜陌嗉墳槔,全班40多名學生只有3名學生寒假真正在休息,而這3名學生一開學就考試落后,感覺自己上了當,誤信了老師的話,他們不敢相信“在學校跟著老師學就行”的諾言。

      學校為何一開學就先考試?學校課堂教學怎么變成了炒培訓班的“剩飯”?這種狀態的課堂改革符合改革者的初衷嗎?

      小學“放羊”以后“收韁”就難了——

      小學生家長:學習習慣培養要從家庭作業抓起,大家一起來讓孩子們自愿做作業

      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學停止給一年級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后,有位家長開始主動給家長群發短信布置家庭作業。每天一次,非常準時,其專業和敬業程度,讓家長們甚至懷疑他只不過是充當了教師的傳聲筒——教師假家長之手,來規避北京市教委嚴格的減負令!昂⒆觽儾蛔鲎鳂I,知識掌握不牢,學習習慣難以養成,小學‘放羊’以后‘收韁’就難了!倍绦胖羞@樣一句話,讓這個班級的大多數家長選擇了自愿追隨,孩子們又重新做起了家庭作業。

      減負令剛發出時,海淀區某校小學低年級還有書面作業,后來“風聲漸緊”,作業消失了蹤跡。家長們開始有點不適應:孩子每天學了什么,心里沒數了。于是教師每天向家長短信告知當天的學習進度和明天的學習安排,不少家長就以此為依據,開始讓孩子復習、預習。

      孩子們沒有作業后,不僅家長擔心“知識掌握不牢”、“學習習慣形成不了”,不少習慣了布置作業的教師更擔心、更不適應。有的教師從開始偷偷布置作業、到不得不減少作業、再到最后擔心被發現而不布置作業,內心和家長們同樣糾結。海淀區一所名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告訴記者:“這樣的老師,都是責任心特別重的,他們是為了孩子好,你憑什么指責他們?”

      記者認識的一位京城某名校語文教師,課下很少布置作業,對學生的要求是“上課跟著我的思路走,認真聽,保證語文成績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樣的教師在教師素質大幅度提高、課改越來越深入的今天,依然不太多。而即使在她的班上,也有不少學生在上外語、數學等其他科目的培訓班。

      教育部門在力推減負,學校在減少作業量,教師在提高課堂效率,但培訓班依然火爆,學生負擔依然沉重。

    (來源:中國教育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