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辦理小額消費貸款服務的最大供應商近期做過一個粗略統計:從2012年1月至今年2月底,2萬多名武漢大學生辦理了擔保服務,額度超過1.6億元。這些學生貸款主要是購買新上市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以及其他3G智能手機。(3月18日《武漢晚報》)
蘋果手機因為功能齊全,且是“驕傲”的資本,自然是讓大學生趨之若騖,但憑大學生的經濟實力,是很難輕松擁有蘋果手機的?墒聦嵣,卻是太多的大學生手握蘋果手機,甚至將其當作贈送的禮物。
蘋果手機對還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而言,堪稱奢侈消費。自己買不起,卻硬著頭皮要買,那是攀比心理在作怪。但想買蘋果手機,跟買到了蘋果手機,卻是兩回事。如果大學生是來自經濟一般的家庭,家長一般情況下不會花錢給予購買蘋果手機的,但現在有了貨款卻完全不一樣。先買手機,再還錢。錢如何還?一方面是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省下來,以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實在令人惋惜;另一方面是向家長要。等到真的還不了錢的時候,也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繼續向家長要,這是一種霸王強上弓的做法,家長也是欲哭無淚,難道能硬下心不為孩子付錢?另一條路是干脆不還錢。這就會影響到自身的信用度,給以后的生活埋下禍根。這是得不償失的。
為買“蘋果”手機和iPad2,湖南17歲高中生小王在網上黑中介的安排下,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也使自己變成了三級傷殘。相比之下大學生背債買"蘋果",在程度上似乎是輕了點,但在性質上卻是差不多的。
背債買"蘋果",固然有大學生虛榮心作怪,但其背后蘊藏著管理失責之痛。一方面是學校管理之痛。那么多的大學用起了與經濟不相符的蘋果手機,學校沒有理由不知道,也不能熟視無睹,應該管起來,至少也應該問清楚情況,同時在抑制大學生攀比上有所行動,而不是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在貸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如果大學生貸款時,必須要讓監護人知道才能發放貸款,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學生過度消費。雖然近年央行已叫停了銀行對大學生發放透支額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在貸款上卻沒有嚴密的防護措施。
“蘋果”手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人的欲望卻是無窮的。為了蘋果手機,不惜背債,這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不應該的。然而,根卻不只是在大學生身上。誰在誘導大學生背債買“蘋果”?不言而喻。(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