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約”“華約”“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聯盟筆試同時在全國多地開考。濟南昨天上演了一場全省尖子生的“巔峰對決”,這是自主招生進入“聯考時代”以來三大聯盟筆試首次全面“撞車”。
幾年前,高校剛開始自主招生考試時,坊間多有贊譽。然而,隨著自主招生的不斷推進,原來本該“不拘一格招人才”的自主招生考試,已在無形中演變成了“掐尖大戰”。這樣的考試模式,與高考何異?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考制度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一考定終身”;也就是說,考生只有一次表現自己水平的機會,一旦失手,便與大學失之交臂。正是這種制度,使得考生壓力重重,不得不在中學階段一心埋首于課本當中,以求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無論多么優秀的考生,只能收到一張錄取通知書。這就意味著,在我國,高校與學生的地位嚴重不平等,高校擁有挑選學生的權力,而學生卻沒有挑選高校的資格。正因為此,當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推出時,整個社會一片歡呼,認為考生自此也就擁有了挑選高校的權利。但事實證明,所謂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不過是高考的“提前版”與“縮小版”而已。不用說,這種考試模式客觀上損害了考生的權益,讓考生失去了挑選學校的主動權。
放眼世界,能夠自由挑選學校,恰恰就是學生的權利。比如在美國,SAT一年舉行7次,考生可選擇最好的成績去申請大學,并且可以申請多所大學,從中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大學就讀?陀^而言,一年可考多次,減輕了考生的考試壓力;可以申請多所大學,就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忌粫桓呖妓壖,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讓自己順著天性充分成長。更重要的是,考生對大學的自由挑選,客觀上促進了大學的充分競爭。要知道,一所大學若無自己的優點與特色,必定會被學生拋棄。反過來說,若想贏得學生的青睞,每一所大學都必須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在此制度下,無論是學生還是大學,都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
三大聯盟的筆試,竟然安排在同一天進行。如此“撞車”,無疑損害了考生的權益,不利于人才的選擇與培養。但愿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制度能夠早日改弦更張,給予考生真正的考試權與選擇權。(廣東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