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談學生就業難:先問一下姿態放下沒?--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大代表談學生就業難:先問一下姿態放下沒?

    2013年03月11日08:31    來源:大河報    手機看新聞

    閱讀提示

    “大學生就業難,一年復一年,這病癥的解藥在哪兒?”全國兩會期間,這一話題引起全國人大代表尤其是教育界代表的熱議,大家紛紛給大學畢業生找門路、找出路。

    昨日,大河報聯合@大河報官方微博、大豫網、96211熱線發起“就業難如上青天 大學生該靠誰”的互動調查,截至昨晚6時,超過800名網友參與,69.4%的網友表示還是要靠自身的強大。

    【代表談】

    學生就業難

    先問一下姿態放下沒?

    李偉(全國人大代表、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社會上存在這樣一個現象: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出現了用工荒,F在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大學生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用人單位招收的都是一線的做具體工作的,比如說機械手類的藍領,但不少從院校出來的大學生一上來就要管理崗位,最差的也是策劃類的,但他們并沒有工作經驗和特長,和技術工人比起來,企業更愿意要后者。讀書并不是無用的,關鍵是自己要放低姿態,從最底層做起。

    張瓊(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校長):現在不少大學生對就業的理解有偏差,以為必須是考上公務員進了事業單位或者是有了鐵飯碗才叫就業,其實能找到工作就是一種就業。

    關愛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大學生就業難,與求職環境不公有一定關系,但不是絕對關系。國家應試著改變求職環境的不公平,整頓整個求職秩序,公平公開競爭。同時,現在有很多基層的工作和崗位沒有人去,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人都不愿意去,因為收入和生活條件要差得多,這就需要國家給予基層工作者更多的升遷機會,改變生活環境的條件,調節收入方面和其他崗位的區別。大學生自己也要做好到基層工作的準備,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黃艷(全國人大代表、安陽市第一中學校長):大學的教育模式也應作出改變,不要教授過多理論性的課程,多些實踐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心態上的轉型。

    【網友熱評】

    觀點1

    別總是抱怨社會 自己要有核心競爭力

    都市小粉條:大學生是越來越多,所以就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需要有真本領才能站住腳。就業本不是什么問題,問題在于大學生本身需要加強社會實踐,要放低姿態,多從小事情中積累經驗。

    孫笑晚:之所以就業難,更多的原因在于大學生本身。不要總抱怨社會,應更多地思考自己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不要以為有個大學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年薪拿個十幾萬。那是不現實的。

    觀點2

    大學教育應更加知行合一

    五色高跟鞋:大學教育跟現實脫節,教的東西大都不實用,又缺乏實際操作平臺,課本學得再好,到崗位上一樣不如沒上過學卻在崗位上做了很多年的人。

    哈哈熱線:大學的無限度擴招及大學精英式教育造成了目前這種狀況。上了大學就不愿意做工人,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必需的工人。全社會要轉變就業觀念,加強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才是正路。

    觀點3

    部分單位應改變唯學歷是從

    @胡蘿卜心:用人單位不管什么工作,最低也要求是全日制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逼迫著學生必須不停地學,昂貴的學費既讓家庭難以承受,也抬高了學生畢業后的期望值,如此惡性循環,更激化了較低的就業崗位和較高的就業期望之間的矛盾!

    青春飛揚You: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不能單純地指責一方,雙方都有責任:首先,部分大學生把姿態擺得太高,瞧不起基層工作,不愿從基層做起;其次,部分單位在提供工作崗位時門檻設得過高,面試中不乏歧視低學歷的現象。希望雙方都能做出一些態度上的改變,實現各取所需,創造出“共贏”局面!(記者 劉瑞朝 朱琨 全媒體采寫 裴申申)

    (責任編輯:袁勃、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