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對于來自四川藏區的尼瑪德吉來說是個新起點,能在成都市當一名汽修工讓他開心不已:“如果沒有‘9+3’免費中職培訓,我可能在草原放牛,可現在一個月能賺4000元!”他咧開嘴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9+3”,讓尼瑪德吉在讀完9年義務教育后,又接受了3年的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為他免除了6000元的學費,還發給他多種補貼。
這個藏族小伙或許沒意識到,2012,也是中國教育的新起點。一個歷時19年的夢想——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達到4%,今年終于編入財政預算,他眼前的幸福,映射出的是一個國家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力度。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的目標。那一年,尼瑪德吉還沒有出生,他不可能知道,4%到底是什么,他至今也沒有意識到,他的教育歷程和祖國的教育發展竟是如此息息相關,4%改變了許許多多像他一樣孩子的命運。
那么,4%究竟是什么?對2012年的中國來說,是逾2萬億元的龐大開支,意味著全國財政總收入的1/6投入教育,也意味著總理的承諾即將變成現實。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鄭重宣布: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正可謂一諾萬金。
4%是什么?是山區孩子碗中熱氣騰騰的營養餐,是西部農村堅固美觀的新校舍,是城鄉孩子安全保障的“長鼻子”校車,是飽含深情的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是一張又一張的教育免費大單……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興則百業旺!4%的教育投入,既是為了今天百分之百的孩子,也是為了明天百分之百的中國。
4%是什么?是尊師重教的宣言書,是減輕教師生活負擔的減壓器,是教育優先發展的加油站,是縮小教育差別、促進均衡發展的奠基石。經濟要發展,教育須先行!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會公平。要解決教育發展的東西差距、城鄉差距等問題,實現教育的社會公平,不斷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待遇,無疑是必要條件!敖逃涃M重點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傾斜”,4%,不僅意味著財政的巨額投入,也昭示著黨和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堅定決心。
盡管經過千辛萬苦,我們即將實現4%的目標,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相對世界7%的平均水平,這還是個很低的目標,不允許我們有半點的沾沾自喜。
站在2012年的尾巴上,與其將4%比作一個階段的“終點”,不如將它比作一個新的“起點”。新起點寄托新期望,增加教育投入,推進教育發展,我們仍然在路上!(本報記者 張 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