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耳光教育”應不應該--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

    老師“耳光教育”應不應該

    2012年12月20日10:59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華商報》載:陜西安康小學生小明因未按時完成作業遭老師掌摑。之后,老師還讓全班50名同學依次打他耳光。有學生證實,“有的同學打耳光下手輕了,老師還讓重新打”。

    事件之所以引起輿論關注,主要歸結于兩點:第一,情節惡劣,這對被打學生的身體和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第二,暴力的裹挾,對于被脅迫扇耳光的學生來說,施暴也在其稚嫩的心靈埋下了陰影。

    更令人驚訝的,是受害者的“寬容”。小明的奶奶說: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打耳光了,這能理解;但讓全班學生都打,這接受不了……換言之,只要不發展為“集體施暴”,家長對“耳光教育”并無異議。而小明“幸好我的自尊心不強,要不然我就完了”的自述,更折射出其對教育暴力的逆來順受。

    家長和學生對教育暴力的態度,值得反思。長期以來,“棍棒底下出孝子”、“教不嚴、師之惰”等教育理念深入中國教育的骨髓,制造了一個教育誤區,即只要為孩子好,體罰是可以接受的。

    由是觀之,教育暴力不僅是部分教師素質偏低或教育方法問題,更是整體教育理念偏差問題。這一理念偏差廣泛存在于教育界、普通家庭和學生心中,急需全社會警醒。須知,教育者的威信并不建立在暴力之上,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

    ◎段思平 研究生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