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2012留學英才招聘會暨高端人才洽談會”在亮馬河飯店舉行。2000多名海歸競爭500多個職位,金融、證券行業依舊最受歡迎(參見圖片)。
學生:“我們與國內學生并沒有太多不同”
“沒想到參加的人這么多!敝形12點多,投完簡歷的耿同學向記者感嘆說。她剛從法國留學回國,讀的是金融與組織管理專業研究生!皫Я10份簡歷,投了幾家銀行和國家大劇院!彼恢10份簡歷最后能有幾份“中標”,“有些企業只標明招管理培訓生,不定崗,也沒法具體了解崗位要求,而且銀行、證券公司的展位前求職的人太多,甚至沒有與企業招聘人員交流的機會”。
今年,王洪玉剛從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金融相關專業本科畢業,但他想在建筑行業找份工作。讓他郁悶的是,現場“唯一相關的只有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工作人員說要去肯尼亞呆3年,我也能接受,但又說去了也只能做會計相關的工作,不可能接觸到工程管理”。
因為家里人從事建筑行業,王洪玉一直對建筑感興趣,但出國留學時,最終還是選擇了聽起來更美妙、似乎賺錢更容易的金融專業,“真正學了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感覺用人單位對海歸學生的要求會比較高,希望我們外語熟練,綜合能力好,專業優勢突出,還得有海外實習或工作經驗。其實我們與國內學生并沒有太多不同,也請用人單位多多體諒,多給我們一些機會!惫⑼瑢W說。
企業:職位冷熱兩極化,理工類求職者偏少
據主辦方介紹,招聘會當天,有央企、金融機構、高校、民營高科技企業等共計92家單位參加,提供職位500多個。
從現場情況看,金融、證券等依然是最受求職者歡迎的行業。招行、銀河證券、中信銀行等金融、證券企業的招聘攤位前,學生往往排著隊等待投簡歷。因為求職者眾多,企業招聘人員也往往沒有時間跟求職學生多聊,大都只是詢問一下學生的專業信息,以便決定是否留下簡歷。
與金融、證券企業受熱捧相比,一些企業則難以尋覓到合適的高層次海歸人才。如中海油研究總院招聘的崗位是海洋油氣勘探特聘專家、深水油氣開采特聘專家等,要求具有海外博士學位,咨詢者、應聘者都相對較少。
參加此次招聘會的北汽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與培訓管理高級經理胡雪濤發現,求職的海歸中,“理工類偏少,多為經管、貿易等商科專業學生”,但北汽集團屬于加工制造類企業,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理工類專業的海歸加入。
家長:提前打探就業行情
“您的這份簡歷太簡單了,我們無法從中得到有效的信息!痹诒逼瘓F的招聘攤位前,工作人員對一位替女兒投簡歷的張女士解釋道。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剛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就讀,雖然明年才畢業,但張女士已經急著先替孩子打探北京就業市場的行情。
除張女士這樣的以外,甚至還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參加招聘會。對此,胡雪濤表示,“如果孩子確實在國外,沒法到現場,那么家長提前了解企業需求我們是非常歡迎的。但如果孩子就在國內,家長不但陪同來參加招聘會,還和孩子一起面對招聘人員,這種我們就比較排斥,對求職學生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 招聘單位觀點
更青睞心智成熟的求職者
●胡雪濤,北汽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與培訓管理高級經理
現場理工類留學生偏少,更多是經管、貿易類專業的留學生,希望學生未來在選擇留學專業時更多考慮理工類。
就研究生層次而言,我認為有時候國內的研究生反而更有優勢,他們專業知識更扎實,通常會有相關實習經歷,而有些留學生在海外就讀1年制碩士,時間緊,少有精力實習。
此外,這兩年海歸年輕化趨勢明顯,學生質量也有下降的現象。我甚至看見過由爺爺奶奶陪著來參加招聘會的。一些年輕海歸雖然智商高、學習不錯,但情商不足,同等條件下,企業還是更愿意招心智成熟的求職者。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繆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