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十個最熱點(六):延遲退休與社保雙軌制之爭--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報道_人民網公務員考試頻道_人民網教育>>申論

    申論十個最熱點(六):延遲退休與社保雙軌制之爭

    2012年11月15日13:59        手機看新聞
    申論十個最熱點匯總

    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延遲退休與社保雙軌制之爭

    【背景鏈接】

    2012年6月,《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公布,“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被寫入綱要。綱要還提出,要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實現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在各地互認,累計合并計算。

    根據綱要,“十二五”期間還將研究制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遺屬待遇制度,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病殘津貼制度,制定實施失業保險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繼續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建立工傷預防制度,完善行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標準和企業浮動費率機制。

    2012年8月,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深圳市財政委員會日前共同頒發《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實行辦法》決定對《辦法》實施后新進入深圳事業單位并受聘在常設崗位的工作人員也試行加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制度!掇k法》從8月25日起試行,有效期5年。

    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2011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通過改革現行單位保障制度,統一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

    【標準表述】

    [觀點爭鋒]

    彈性VS強制

    觀點一:彈性好,但不一定能永遠彈性下去

    不同的利益訴求讓社會各方對彈性退休仍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見,不過與其坐而論道,糾結于彈性退休的利弊得失,不如起而行之,讓領取養老金年齡先“彈”起來;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不像彈性退休“尾大不掉”,而是“船小好調頭”,相當于精簡版操練,有利于揚長避短,使決策臻于完善。

    ——長沙晚報發表

    觀點二:彈性可能成為部分人“戀權”“戀官”的借口

    歐美國家能延長退休年齡!耙环矫媸撬麄兊纳拭黠@低于我國,勞動力供給不足;另一方面他們的工作也不以體力勞動為主。對比而言,我國還有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年輕勞動力的供給也很充分!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

    退休雙軌制VS社保制度

    觀點一:取消退休雙軌制才是大勢所趨

    人口預期壽命提高,計劃生育使繳納養老金人數相應下降,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大變化,都使得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成為必然趨勢。讓我們從容迎接推遲退休的時代。

    ——環球時報

    表面上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不料公眾不滿情緒被瞬間點燃。究其根源,在養老雙軌制沒有打破的今天,很差錢的養老金背后卻長期存在著嚴重的分配不公。目前我國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8%的費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費率,但八成以上補貼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因此,當養老金總量不足和分配不公兩個難題一同來臨時,由于后者與收入差距形成的負面公眾情緒疊加,更為當下社會關注。

    ——工人日報

    觀點二: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應當一步到位

    最好對整個社;疬M行改革,最起碼每個人有一個不可挪用的獨立賬戶,讓每個老百姓都知道自己存有多少錢。

    ——經濟學家郎咸平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不宜一拖再拖,而應“一步到位”基本已成共識,但是,養老保險制度的割裂、分化不僅體現在企事業機關單位之間,目前全國城市居民、農民、公務員、事業單位、城鎮職工是各自為政,到底該怎么整合?應該整體改革。改革后的養老金體系基本模式是:第一部分就是社會統籌,應該實現中央統籌,按照各地消費支出的40-50%,支付吃飯的基礎養老金。另外一部分,個人賬戶,可以包括個人繳費、企業的員工福利、甚至現在商家消費的積分轉化養老金的讓利,都進來,都是養老金,交給安全的受托人,有很好的投資機制,將來保證老年人改善生活。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

    國際接軌VS國內國際具體情況不同

    觀點一:延遲退休與國際接軌

    中國人的壽命延長了,并列舉少數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比我們高,認為我們應該與國際接軌。

    ——人社部

    觀點二:與國際接軌要綜合考量

    工作年限不僅取決于退休年齡,還取決于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由于中國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們很多人初中畢業后就進入了勞動力市場,而發達國家大多讀完大學或職業學校才進入勞動力市場。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中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發達國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挪威12.6年,新西蘭12.5年,美國12.4年,德國12.2年,澳大利亞12.0年,以色列11.9年,瑞典11.6年,韓國11.6年,加拿大為11.5年,日本11.5年,法國10.4年。接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口占2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國僅為38.4%,而歐美不少國家達到了80%以上,捷克為99.8%,德國97.2%,美國89.7%,挪威為87.3%。

    ——專家劉植榮

    [原因分析]

    一方面,現行退休年齡是60年前設定的,當時人均預期壽命不足50歲,而“十二五”末將達到75歲。在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的同時,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續延長。新增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漸延長退休年齡,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會持續縮短,將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資源投資浪費。

    另一方面,盡管養老負擔在代際之間自然傳遞具有合理性,但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行進、家庭保障功能持續弱化和少子高齡化現象并存的條件下,如果維持現在的退休年齡,我們負擔上一代人10多年,而到本世紀中葉,工作的一代人需負擔退休的一代人20多年,如此下去結果必定是代際之間的負擔越來越不公和根本不可持續。

    因此,我們有責任抱著對子孫負責的精神來考慮退休年齡的調整,越早越主動、越平緩、越公平,越晚越被動、越波動、越不公平。

    [養老存在的問題]

    經過30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

    一是我國城鄉、區域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醫療資源分布向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集中,特別是醫療衛生技術人才明顯集中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衛生院很難留住人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二是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過高;颊呓洺1欢嘤盟、用貴藥,甚至虛報藥價。

    三是醫療保障體系與醫療公平不相適應,F有醫療保障覆蓋率低,全國只有享受國家公費醫療保障的少數人得到了較實在的醫療保障,其他均處于一種較為脆弱的醫療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費比例逐年攀升,個人負擔加重,醫療公平明顯不足。

    第二,養老保障制度“碎片化”

    一是養老保險覆蓋率低。在我國,納入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的人群只占總人口的15%,低于20%的國際最低標準。

    二是統籌層次低。目前還沒有建立國家層面的統籌局面,絕大部分還是市縣級統籌,只有個別省份建立了省級統籌,養老保障制度的“適用性”和“便攜性”差,有關養老保險具體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調劑等問題都是由地方政府決定,而各地在繳費和待遇標準等具體政策方面千差萬別。

    三是養老保險收支嚴重不平衡。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臨近,支付壓力日益增大。

    第三,養老資源嚴重缺乏

    老年人口數量特別是高齡老年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使得社會養老資源的總量明顯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第四,老年產業發展滯后

    隨著老齡人口規模激增,需求結構變化,老齡朝陽、綠色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成為必然趨勢。老齡產業涉及廣泛,不只包括養老服務,還包括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用品,老年文化娛樂,老年房地產等

    [措施]

    第一,加快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研究制定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參保人員遺屬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辦法,以及因病或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力參保人員領取病殘津貼辦法。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第二,加快完善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制度,積極推進門診統籌。加強工傷預防工作,深入推進以職業康復為重點的工傷康復工作,預防工傷和職業病的發生,努力讓更多工傷職工重返工作崗位。注重強化失業風險防范功能,繼續推進規范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政策實施,建立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研究探索建立生育保障制度體系。

    第三,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保障政策。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社會保障政策,建立社會保障待遇水平與繳費情況相掛鉤的參保繳費激勵約束機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繼續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積極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繼續通過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彩票發行等渠道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準備。

    第四,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完善和落實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老年獎勵政策,建立獎勵扶助金動態調整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

    第五,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將殘疾人納入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予以重點保障和特殊扶助,研究制定針對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的社會保障政策措施,擴大殘疾人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待遇。建立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第六,大力發展補充保險。在建立健全各項基本社會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針對人們不同的社會保障需求,落實和完善稅收支持政策,積極穩妥發展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鼓勵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補充養老保險;鼓勵個人建立儲蓄性養老保險;統籌考慮各類人群的補充醫療保險政策,逐步建立適合不同群體、分不同檔次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鼓勵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

    第七,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管理,實現應保盡保。合理確定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幫助緩解低收入家庭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做好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