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

    厚植家國情 建功大西北

    2025年09月30日08:46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厚植家國情 建功大西北

    一張泛黃的粉色乘車証,何以成為“鎮館之寶”?

    “因為這張交通大學支援大西北專列乘車証是西遷精神的具象寫照?!蔽靼步煌ù髮W檔案館、博物館館長呂青介紹,“乘車証上的標語——‘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承載著老一輩交大人踏上征程時的堅定與熱血,也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傳承弘揚西遷精神?!?/p>

    新學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學大一新生分批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他們的腳步放得很輕,目光卻格外鄭重,西遷專列乘車証、臥式銑床、一本本卷邊的筆記本,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漸漸浮現在眼前……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業待興。一批滿懷熱忱的交大師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奔赴渭水之濱。

    中國電機之父鐘兆琳教授,彼時年過半百、妻子臥病在床,可他深知西北建設需要專業人才,毅然踏上西遷之路﹔中國熱能工程學科創始人之一、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陳學俊教授,和夫人將房子無償交公,帶著孩子扎根西北,一走就是一生……

    60多個春秋流轉,西遷精神歷久彌新。2018年12月11日,交大西遷博物館正式開放。如今,交大西遷博物館已成為紅色地標——獲批首批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首批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33項榮譽,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路線”等。

    為弘揚西遷精神,交大西遷博物館探索了多元路徑?!拔覀円愿咝j嚨?、館藏資源為依托,構建‘大資源’聯動體系﹔打造‘大課堂’,開設西遷通識課筑牢思政根基,開展主題社會實踐,讓西遷精神在行動中扎根﹔用微話劇、微電影、微視頻等形式激發‘大活力’,讓年輕人願意聽、聽得進?!眳吻嗟?。

    今年5月,《向西,再向西》話劇在交大西遷博物館上演。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24級本科生陳宇宸飾演彭康校長,在復原的校史場景中與同學們對話:“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容器,更是精神的劇場?!蓖ㄟ^沉浸式展演,彭康校長“扎根西北、建設祖國”的堅定身影變得可感可觸。

    “老一輩交大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務國家發展的愛國熱情特別打動我?!鄙茖W與技術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張源鋮說,“這種為國攻堅的精神,也一直指引著我在科研路上找方向、定目標?!?/p>

    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從一本本手寫教案到一座盛滿記憶的博物館,從一代人的奉獻到代代人的傳承——這,就是西遷精神。它用六十多載的傳承詮釋著:一所大學的偉大,不僅在於學術成就的高度,更在於其精神沉澱的厚度與家國情懷的溫度。

    (記者 張哲浩 李 潔 通訊員 張庭鶴)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