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自信與自豪,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點擊播報本文,約
新中國的76歲華誕即將到來。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廣大師生仍沉浸在紀念活動帶來的震撼與感召之中,激發出自信、自豪、奮勇擔當的精神力量。
這堂“大思政課”為什麼能讓青年師生備受鼓舞,怎樣用好紀念活動這本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如何讓愛國情、報國志始終在廣大青年心中激蕩?讓我們一起聽聽高校師生、專家學者的聲音。
音樂的呈現,精神的傳承
作為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一名教師,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黨員,接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3000人合唱分指揮團隊訓練總指揮的任務時,“黨的召喚,國家使命”八個字立刻在我心中浮現。這是我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又?,第4次承擔國家慶典合唱分指揮團隊訓練重任。沉甸甸的使命感讓我徹夜難眠——這不僅僅是音樂的呈現,更是歷史與精神的傳承。
彼時正值我的腰椎舊病復發,久坐久站都刺痛難忍。從遴選到合練、從校內排練到封閉訓練,600多節課的120天裡,我靠著兜裡揣著的止痛片,一次不落地堅持了下來。
此次合唱籌備時間很短,隻有以往時間的一半,因此,對人員素質要求更高。結合前三次經驗,我定下“政治素養最硬、組織能力最強、音樂感覺最好、形象氣質最佳、指揮狀態最優”的“五最”標準。多輪考核后,20名學子脫穎而出。動員會時,我看到了他們眼裡的光,這讓我更加確信,這支隊伍定能扛住考驗。
10天的封閉訓練開啟后,我們每天的訓練時間長達12小時。在訓練中,存在兩大難點:《鬆花江上》旋律慢,易導致多指揮節奏偏差﹔《保衛黃河》旋律快速,需兼顧力度與整齊。於是,排練《鬆花江上》時,我用節拍器逐句卡節奏,讓大家找到並記住“慢而不拖”的感覺﹔合唱《保衛黃河》時,我設計“短拍快揮”動作,手把手糾正手型,確保揮拍有力且統一。
為達“分毫不差”的目標,團隊設計了拉繩訓練規范揮拍軌跡,要求每人每天揮拍兩萬次﹔女生綁沙袋練力量,我也陪著加練﹔專家組每三天考核一次,我為同學們提前梳理薄弱點,進行針對性輔導……當孩子們面露疲態時,我常對他們說:“這是天安門廣場的指揮臺,每一拍承載的都是國家信任!”
7月的北京高溫難耐,廣場聲場延遲更讓分指揮整齊劃一的難度驟增。為此,我帶大家反復模擬,教他們如何監聽提取返送信號??吹接嘘爢T出汗頭暈,我會及時遞上水和藿香正氣液,並鼓勵他們:“現在多扛一會兒,現場就能少一分失誤?!庇写魏暇殹扼牷ń稀泛?,一個學生紅著眼眶對我說:“老師,我終於懂得了這首歌裡的血淚?!蔽遗呐乃募缯f:“你們不僅要指揮好合唱,更要傳遞出旋律裡的民族精神——這才是我們的責任?!?/p>
隨著訓練持續進行,我看到了越來越強的團隊精神:有人背譜到凌晨,有人犧牲休息時間幫隊友糾正動作,大家互相鼓勵、廢寢忘食。在我看來,這種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比技術更珍貴。
9月3日,溫暖的陽光照耀在天安門廣場指揮臺上。20名分指揮揚起雙臂,《鬆花江上》《保衛黃河》等歌曲響徹廣場,令人熱血沸騰。終拍落下,孩子們熱淚盈眶,我也紅了眼眶——120天的堅守,終於換來了期待中的“零誤差”。
經過這場歷練,學生們從青澀學子變為“時代傳聲者”,“整齊劃一、精益求精、萬無一失、追求完美”的精神融入血脈。於我而言,最大的驕傲不是完成了這次任務,而是讓孩子們懂得了“何為責任與使命”,這會成為陪伴他們一生的精神財富。
(作者:李 剛,系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記者晉浩天採訪整理)
難忘的經歷,讓“真理力量”可感可嘆
“戰斗意志鋼鐵一樣堅強,紅色基因血脈傳承,軍魂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不改變是信仰的力量……”
9月3日凌晨一點,華北電力大學食堂燈火通明,傳出陣陣激昂的歌聲。在出發去往閱兵場前,食堂師傅們熬夜加班,為我們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飯菜。為表示感謝,我們演唱了演出歌曲《請你檢閱》。一曲歌畢,熱烈的掌聲響徹食堂。
時間回溯到2021年,正上大一的我作為學校合唱團一員,有幸投身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合唱中。無數個日夜的排練,汗水浸透了衣衫,喉嚨唱到沙啞,但我們心中燃燒的激情卻從未熄滅。站在天安門廣場上,當我們激情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那份深藏在內心的自豪感至今讓我心潮澎湃。這份極其特殊而珍貴的人生經歷,愈加堅定了我“矢志不渝跟黨走”的信念。
2022年,我選擇了參軍入伍。在部隊的日子裡,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忠誠。每一次執勤站崗,每一次艱苦訓練,每一次執行任務,都是在用行動踐行這份忠誠。每當我疲憊不堪時,都會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參軍報國的初心。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自從接到參加紀念大會廣場合唱團這項光榮的任務,華北電力大學參訓師生便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嚴格訓練,大家犧牲了暑假休息時間,投入密集排練中。我帶領參演的同學們練習軍姿、訓練體能、培養良好的個人形象,把我在軍營所學化為服務同學、凝聚集體、團結向上的實際行動。4個月來,訓練服換了又換,我們在訓練場上的身姿越來越挺拔,豪情壯志一次次在歌聲中噴薄而出。
當我們到達天安門廣場,以最完美的狀態、最昂揚的音調完成使命,內心激動萬分??粗R的閱兵方陣,聽著響亮的軍樂,唱著激昂的歌曲﹔看著氣球與和平鴿從頭頂飛過,聽到《歌唱祖國》在耳邊奏響,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我和同學們都熱淚盈眶,為祖國而歌唱,令我們無上榮光。
回到學校后,我和同學們多次交流,大家都覺得參加這樣的國家盛典,不僅是完成一次重要的任務,更是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這份自信與自豪,激勵我們奮勇前行。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要把偉大抗戰精神化作自己向學向上的內生動力,扎實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將來報效祖國夯實根基。
(作者:譚名赫,系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生,記者晉浩天採訪整理)
從“吃水人”到“護井人”,“必勝”信念更堅定
9月3日上午,北京。當直升機懸掛著“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條幅掠過上空,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的一名志願者,我仰頭凝望,與祖國脈搏共振的自豪與感動瞬間涌上心頭。思緒不由得拉回10年前——也是秋高氣爽九月天,爸爸媽媽帶我來北京游玩,在天壇,正趕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彩排,飛機拉著彩煙從我們頭頂飛過。那一刻,我歡呼雀躍,內心無比激動。
依然記得小學時參加文藝匯演,老師教我們唱《在燦爛的陽光下》。童聲清脆,我們將歌詞深深“種”進了心裡:“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年歲漸長,當我從書本、紀念館、老兵故事裡真正觸摸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才恍然讀懂“挖井人”三個字背后的千鈞之重。
十分有幸,我能作為中國人民大學137名志願者之一,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的保障工作。這是一個充實而又火熱的夏天,我同一群可愛的人一道,在廣場踏著黑夜、黎明與朝陽,做一枚小小的、忠於職守的“螺絲釘”,向無數為抗戰獻出熱血乃至生命的人民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演練期間,我幾次踏入深夜的長安街,靜立於自己的崗位,望向轉播大屏。當畫面停駐於紀念標識的一刻,那座從光輝之門中奔涌而出的“長城”,便一次次映入眼簾。此時我更加明白,長城不只是山海關與嘉峪關間的一個建筑奇跡,更是長存於人心的信念,是無數人朝著同一個方向彼此扶持、共同前進的模樣。
我的服務崗位在觀禮臺口,無緣得見閱兵的盛大場面,但每當面對寬敞而莊嚴的長安街站立時,我總會凝視著不遠處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強烈的歷史感、使命感涌上心頭。八十多年前的宏大抗戰圖景裡,也是無數枚“螺絲釘”撐起了民族的脊梁。他們或拼殺在抗日的第一線,或在后方默默支援,而在今天,他們都以“人民”之名,匯成巍峨的豐碑,激勵著像我這樣的小小“螺絲釘”們接力前行。
這次難忘的志願者經歷,讓我內心發生了從“吃水人”到“護井人”的轉變。作為一名國學院的學生,我想,把祖國的需要放在心上,讓“必勝”的信念永駐心間,以古典智慧解讀中國,以當代筆觸記錄時代,正是我該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屈美辰,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本科生,記者張亞雄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