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老標本新發現——

    哺乳動物頜關節演化過程被揭示

    2025年09月25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哺乳動物頜關節演化過程被揭示

    哺乳動物有一個關鍵特征——其顱-頜次生關節是由齒骨髁與鱗骨關節窩構成的。但因為缺少化石材料,學術界對次生頜關節演化過程仍不十分清晰。我國古生物學家對兩件發現於1984年的化石進行了重新研究,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4日出版的學術期刊《自然》上。

    這一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團隊,聯合自貢恐龍博物館、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楚雄化石研究中心、重慶古生物研究院,以及美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其中一件老化石是發現於四川自貢中侏羅統的三列齒獸類——川南多齒獸標本。毛方園說:“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對該件館藏化石進行了重新研究,通過三維重建、形態分析等方法,揭示川南多齒獸具有形態特異的齒骨髁-顴骨窩次生頜關節?!边@是在四足動物中首次發現這一關節,突破了以往對次生關節形態的認知框架。

    另一件老化石,則是採自雲南祿豐下侏羅統的摩根獸類標本。研究人員認為它是一個新屬種,並命名為“祿豐曲髁獸”。它的齒骨髁結構相對簡單,由齒骨外脊末端向上彎折形成,尚未膨大為球狀。該發現為“哺乳動物齒骨髁起源於齒骨外脊后端”這一假說提供了實証,填補了從早期真犬齒獸類的齒骨-鱗骨接觸到早期哺乳型類的球狀齒骨髁之間的形態過渡環節。

    基於這些新發現,研究人員首次系統提出原始頜關節與次生關節演化的四階段序列:第一階段,關節骨-方骨原始頜關節(“爬行動物”)﹔第二階段,原始頜關節為主,次生接觸點起輔助作用(進步犬齒獸類)﹔第三階段,次生頜關節成為主要承壓結構,原始頜關節為輔並傳導聲音震動(哺乳形動物)﹔第四階段,完全的齒骨-鱗骨頜關節,原始頜關節成為中耳聽骨關節(哺乳型動物)。

    綜合証據顯示,頜關節演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類型多樣。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多樣性?毛方園解釋,表型可塑性,也就是外因環境誘導的發育變異,可能在晚期犬齒獸類次生關節多樣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瓣P於表型可塑性作為生物適應性變化的主要驅動力這一學說,雖存爭議,但正日益獲得更多研究的支持?!保ㄓ浾啐R芳)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