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單車縣長”蹚出教育扶貧路

    2020年07月13日08:1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單車縣長”蹚出教育扶貧路

      口述: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雲南怒江州蘭坪縣掛職副縣長 宋彪

      整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最近3年,我工作生活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2017年5月25日,作為教育部第五批赴滇西邊境片區的掛職教師,我來到蘭坪擔任副縣長。

      怒江州是典型的“直過區”,全州29個鄉鎮中有26個涉及直過民族。碧羅雪山一帶被怒江、瀾滄江隔開,過江溜索曾是當地群眾去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村民在懸崖峭壁上搭建屋舍、開辟耕地,靠天吃飯。很多人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甚至沒下過山。

      我到蘭坪的第二天就被分配“掛包”金頂鎮箐門村的脫貧工作。我通過調研了解到,蘭坪縣多數鄉村學校資金緊張,教學樓年久失修,因地處峽谷地區,很難找到平整的土地供學生體育鍛煉。多數學校沒有電腦、圖書室,缺乏體育器材、音樂設備。在偏僻的教學點,一名教師身兼多職:既要承擔全科教學工作,同時還是校長、保安、廚師、醫生。在鄉村學校,小學英語課無法開設,音、體、美、科學、信息、心理教師緊缺。一些貧困學生因父母離異,在校行為表現異常、心理問題突出。當地義務教育階段的控輟保學壓力很大。

      面對蘭坪的教育困境,我確定了工作思路:一是圍繞當地義務教育均衡達標的考核指標,籌措補足全縣中小學教學設備的缺口﹔二是嘗試建立內地與邊疆結對幫扶的工作機制﹔三是努力爭取所有可能為蘭坪扶貧“出一把力”的資源。

      一年掛職期滿后,考慮到蘭坪脫貧任務重、一些幫扶項目剛啟動,我向學校申請延長掛職期限。第二年掛職快結束時,為了繼續夯實掛職以來建立的幫扶機制,我再次申請延長掛職期限。按照教育部“決戰關頭不換將”的扶貧工作要求,我將繼續掛職到今年年底,直到蘭坪的脫貧攻堅戰結束。

      因為經常騎自行車入戶走訪,村民叫我“單車縣長”。3年來,我通過各方協調,先后在怒江創辦了“滄江讀書會”、非遺公益推廣人、怒江研究所、公益微課、好未來雙師遠程教學等教育扶貧項目。這些項目各有特色,為怒江的民族教育發展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例如,我聯系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公益社團橘子學院,由北京一些在校高中生、大學生志願者通過視頻授課,為幾所中學開展專題講座。在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北京四中、北師大附中、北京十一中學等學校的名師,曾連續半年為蘭坪多所中小學開展網絡語音授課,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心理等學科。

      通過一塊屏幕,邊疆民族地區的孩子也能接觸到內地的優質教育資源?!敖虒W方式新穎、教學內容豐富,增加了當地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當地教師運用互聯網開展教學的能力”,開展遠程授課以來,我常聽到這樣的評價。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希望怒江州的貧困地區順利脫貧摘帽,更希望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繼續加強基礎教育建設,加大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素質教育培養力度,做好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同時,結合當地農林產業和旅游業發展需求,通過職業教育等平臺,為怒江州經濟建設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