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學術評價應回歸初心

    郭東明
    2020年03月18日09: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知識、時間和價值三個維度著眼,促進學術期刊評價與學術論文評價協同轉向

    SCI論文的發表提升了中國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加強了我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但同時,發表數量、引用頻次、影響因子等核心指標也廣泛植根於各類學術評價中,形成“SCI至上”的論文崇拜。這種行為實質上偏離了科研活動的本質追求,偏離了學術初心。

    日前印發的《關於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正是旨在破除“SCI至上”,使學術評價回歸正確的發展方向。

    從知識、時間和價值三個維度構建學術評價體系。從知識維度看,評價體系應體現基礎科學、技術科學與工程技術等不同類型科研活動及不同層次科技知識的差異性,體現不同學科領域知識成果的差異性﹔從時間維度看,評價體系應體現知識的生產、傳播、轉化、運用等不同過程中,隨著時間變化其作用及影響的差異性﹔從價值維度看,應根據評價目的不同,從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市場價值等不同價值角度,構建學術論文評價體系。

    促進學術期刊評價與學術論文評價協同轉向,構建既有利於學術繁榮,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評價體系。打破一味效仿SCI期刊評價體系的局面,合理吸收國際期刊辦刊的先進做法,構建一套符合中國價值取向的評價方法、指標及工具。應加強頂層規劃、合理布局,辦好中文、英文兩種語言的學術期刊,吸引國際優秀學術成果在我國主辦的中英文期刊上發表,不僅讓更多的中國人以方便、快捷的方式知曉最新的學術進展,而且讓中文期刊在國際學術舞臺佔據重要地位。

    今后,要用好國際學術數據庫,使其為我國科技發展賦能助力,同時要立足需求,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踐行者。更重要的是,要抓緊構建中國特色的學術論文評價方法、指標和工具體系,推動高等學?;貧w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本報記者趙婀娜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8日 12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